前言

空中勤務總隊肩負全國空中救災救護等重任,空中救難行動則與各醫院急診救護中心更是互相依附支持的急症救護系統。空勤總隊設置依本島範圍,規劃以30分鐘能到達之原則,分北、中、南三大區域編配勤務大隊駐地。

中部勤務第二大隊轄第一、二、三勤務隊原分駐水湳機場及頭嵙山兩地,即考量其地處台灣中部要衝,不僅可支援南北並兼負離島金門傷患後送等任務;勤務第二大隊及其所屬第三勤務隊原進駐之水湳飛行場(原水湳機場舊址),因該機場業於93年3月關場,面臨飛機加油、塔台管制、失事消防搶救、跑滑道FOD清除等支援中斷問題,致空中勤務總隊中部各隊駐地面臨嚴重問題,長遠之計即應儘速於清泉崗機場建置專有駐地,爰興辦本工程。

設計概念說明

(一) 特殊六面限制的基地條件
基地位於大肚山脊,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前後高差達10m,故水保整地規劃為二個高程,以銜接前後棟建築物出入口;銜接北側的中部國際機場國際線航廈停機坪與車輛引道,共用圍牆與停機坪限定了界面銜接形式;南側毗鄰漢翔公司複材中心的圍籬,緊貼的地界導致施工空間狹窄;東面空側停陸側則緊鄰陡降的中清路,三個出入口大門各自銜接不同高程的課題,加上天際線有飛航禁限建絕對高度限制,形成六面限制(6 Dimensions Limited)之特殊基地條件。

(二) 英雄座騎化身救難的天使羽翼
空勤總隊身為空中救災救難的專責單位,在設計過程,嘗試著從隊徽、隊部歷史、任務特性歸納空中勤務總隊的意象。空勤總隊如同被賦予羽翼的英雄,在民眾遭遇危難時從天而降;相同的我們希望設計的建築物有個寬廣的羽翼包覆,藉此創造立面表皮描述出建築物的精神象徵,稱此為英雄的羽翼(Hero wings)。

(三) 多重挑戰的系統需求整合
由於本案為空勤總隊因應新世代裝備接裝需求之示範基地,包含10噸三軌懸吊式防爆天車、65.4M硬質滑昇門、LED助導航燈、RO洗機設備、全熱泵熱水系統、多聯變頻空調系統、高發泡消防系統、直升機專用特殊電源系統、5mm Low-E+0.76pvb+5mm 40dB隔音窗、跳塊機坪等多項系統整合,其中最困難的,莫過於本案72M大跨距門形構架箱型樑施工吊裝,由於受限於基地可施工腹地狹小,故將棚廠棟分階段施工,先施作一樓及筏基板,以及外圍鋼構柱,再將筏基施工動線補強後,配合大型支撐架,主樑採三段式分階段吊裝,且需考量鋼構預拱值,經過施工廠商計算大樑鋼構結合天車軌道結構撓度,以預拱值達36.5cm,達成施工後三軌懸吊式天車軌道樑平整之需求。此外,受預拱值考驗的系統更包含65.4M滑昇門,由於規範值設定門柱上軌道與地坪水平線精度需達2.5cm以下,施工單位以施工精度達1.5cm達成目標,極為可貴。

英雄座騎化身救難的天使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