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風華再現牛運掘

本案基地地理位置位於牛運掘。鄰近貓羅溪的牛運堀利用貓羅溪的紅土來燒製「南投陶」,以適合製陶的「紅土」為原料來製作燒製磚瓦。且牛運掘西側靠八卦山山脊,東側臨貓羅溪。運用「牛運崛南投燒(蛇窯)」、「磚瓦層疊」、「鄰近山水」等三個設計意象融入建築設計。

山水交融的建築語彙

以建築續寫陶業百年風華

原本在基地東側沿著牛運掘排水支線的不遠處有一個南投窯舊址,但因為建設開發而被破壞,歷史文化遺產消失,而台灣最早的陶業是在南投(1796年)。為了將此文化記憶延續,以蛇窯為形式的南投陶燒作為概念,借用蛇窯的構造特性轉化為建築的形式。

文化遺緒再現於建築轉譯

工藝傳統與現代共築

設計運用窯廠磚「層層疊疊」的意象,強調一種歷史的紋理感與層次。透過有節奏的磚面堆疊,詮釋空間的深度與質感,不僅呼應當地文化脈絡,也營造出富有韻律的視覺效果,增強立面的豐富性和人文情懷。象徵建築不只是單純居住空間,更是與過去工藝傳統連,營造出兼具現代感與地方特色的生活環境。

磚紋韻律中的在地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