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與學院的融合

基地位於臺中市孔廟正對面,為了表達對紀念性空間的尊重,讓面對20m力行路側的街道尺度更加親切,量體大幅退縮了14~17m,並在人行尺度設計了花台座椅及林蔭步道,與原有9棵茄苳老樹營造綠意盎然的開放空間,讓本案對於都市環境更加友善,提供附近居民及學生多樣的休憩空間。

術科大樓位於臺中市孔廟的正對面,為採納北向自然天光,並對孔廟致敬,因此在北向立面塑造一片鏡面帷幕牆以虛化量體,作為對應孔廟綠帶軸線的端景。側向入口與既有體育場大門結合,順應地形營造一個大階梯廣場,呼應忠烈祠軸線,一改原先分割零碎的情形,且廣場上結合各式表演活動,可符合體育大學充滿活力的象徵,創造空間使用的多元性。

在鏡面帷幕牆裝設6mm清強化+6mm銀全反射膠合玻璃,並經由測量儀器精準的控制鏡面反射角度及平整度,讓人走在孔廟的軸線上不僅可以看見自己及孔廟的完整倒影,更能夠一覽臺中市不斷擴張延伸的天際線,隱喻借鏡歷史,不忘本的意涵。

孔廟與學院的融合

動與靜的教學空間

主體建築物主要分兩個部分,分別為動態的術科大樓及靜態的學科大樓。為了在有限的基地內達成學校教學的各種球場需求,術科大樓為連續三個挑高三層樓疊合的SRC大跨度室內運動場地,提供學校籃球場兩面、排球場兩面及羽球場地八面之使用,應屬國內室內練習球場僅見,亦為學校提供最佳的室內訓練場地。

學科大樓則有教室、研究室及會議室等約50間,提供各類型課程教學研究使用。在動靜之間,採用效能極佳的隔音防火玻璃觀景窗,以及入口大廳作為中介,有效減少術科教室噪音震動的干擾。銜接學科與術科大樓的構造,採用SRC與RC的特殊轉換接頭工法,有效傳遞水平結構應力,並且形成減少震動的中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