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湳轉運中心,位於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東北隅,作為中部國道交通系統轉運樞紐,連結機場捷運與市公車等多元便捷的轉乘系統,藉此降低臺中市中清路與臺灣大道等主要道路的交通負荷,同時也提供國道客運轉型的機會。此建築規劃原為地上七層樓,地下四層樓,經業主方修正需求後,重新設計為地上四層,地下三層的建築。
將轉運中心立體化為建築規劃的核心策略,依機能劃分配置於不同樓層。一樓為市區公車月台、計程車載客區與商業空間;二樓至三樓為國道客運月台,設有42席;四樓暫時規劃為行政控制中心、辦公室,也預留了未來連結國道高架橋出入口,以實現匝道不落地的目標。停車空間則配置於B1至B3樓層。
轉運中心的主入口規劃於東側,由迎賓廣場串連一樓售票大廳與通往二樓和三樓候車大廳的大階梯。臨接中科路以退縮20米的開放空間,紓緩緊鄰40米道路的緊迫感,並透過動線規劃導引前來的車輛直接駛進基地,無需與馬路上的車輛爭道。
隨著轉運中心的立體化,車輛動線特意配置於建築最外圍,打造如同半戶外的坡道,搭配擴張網與格柵的通透性,達到自然通風與採光。另外,通過在上下坡道的端點與建築立面延伸而出的平台植栽,行駛在坡道上就像繞行山路般沿途景色不斷變換,柳暗花明。建築立面導入的垂直綠化兼具淨化空氣功效,也讓座落於中央公園端點的轉運中心延續其綠意,並為建築帶入幾分柔和感。
建築屋頂以模矩化內框及依最佳陽光傾角舖設太陽能板,指向性視覺設計凸顯其作為轉運樞紐的角色,無論是鳥瞰還是高速行駛途中,彷若是北極星指引著旅人。建築立面則以簡潔俐落的線條,搭配外觀上使用的擴張網、格柵與幾何形金屬板,以及點綴其中的叢叢綠意,整體簡練而耀眼的意象,在夜幕低垂燈光點亮時,更加彰顯其自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