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台中市區中心,主要分為六大展區,包含: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人類文化廳,為國家設立的第一座科學博物館,亦為台灣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並擁有現代化設備的大型博物館。科博館肩負自然科學與人類學收藏及研究任務,同時,為讓國人瞭解台灣本土植物生態,後續開幕植物園,劃分八大生態區,內容不斷推陳出新,期望提升民眾知識,並努力成為東亞地區最重要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是民眾寓教於樂的休閒場所。

近年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致力推動科普教育,大型特展及科教活動每年推陳出新且佳評如潮,為全國民眾旅遊景點之一,故每逢例假日、寒暑假期間因參觀民眾眾多而衍生停車空間不足問題。近年來台中市政府整理美化綠園道後,結合美術館及科博館參觀景點,形成「草悟道」商圈,假日吸引街頭藝人駐點表演,假日遊客如織的景致更甚以往,故造成本地區域的交通壅塞及停車更加不足之情形。

為增加展演空間提供民眾休閒及自然科學學習場所,另為舒緩例假日、寒暑假期間停車空間不足問題,增加遊客停留意願,本工程規劃一座地下三層約168 個停車位之自然科學藝術展示園區及停車場,以提供營運所需的停車需求、紓解本地區域商業活動及週邊住戶日夜停車空間。

地上物的部分以塑造融入自然、與環境友善共生為主要目標,採用相對低矮、低調的建築量體,造型順應著既有地貌的高程與紋理展開,並利用高程差創造量體的自明性,達到土地最低程度擾動之目的

設計理念

地上物的部分以塑造融入自然、與環境友善共生為主要目標,採用相對低矮、低調的建築量體,造型順應著既有地貌的高程與紋理展開,並利用高程差創造量體的自明性,達到土地最低程度擾動之目的,並依照需求將現有開放綠帶以及動線重新解構,增加其使用效益,並且將空間打開、活化場域特色,創造一個多層次的生活型態。

強化原有軸線系統特色:以軸線為主,將既有綠帶重組為多層次遊憩場域,涵蓋了身體感知、自然環境、經驗交流以及多元活動的生活空間。

量體配置原則及訴求

本案基地位於園區軸線以及都市主要軸線的轉折點,故兼具都市尺度及社區尺度的影響性,回應到本次設計內容,提出以下幾點配置原則及訴求:

1. 強化原有軸線系統特色
以軸線為主,將既有綠帶重組為多層次遊憩場域,涵蓋了身體感知、自然環境、經驗交流以及多元活動的生活空間。

2. 對既有綠帶及樹群做最大保留
經過數個方案的嘗試,以保留最多原有綠帶及重要樹群,選擇對環境最低傷害的量體型態。

3. 重組開放空間使其完整連續
依空間使用性做量體的拆解組合,重組後,讓綠帶及廣場空間延續且更加完整。

4. 創造都市緩衝帶
將原西屯路側圍牆退縮,形成完整之環園人行步道系統,並增加地園原有廣場式開放空間,並利用剩餘土方順應現況高程植入活動草坡,加強綠帶北側的延續性及方向性,創造更多活動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