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齡混居與共好為目標
作為二期的建築規劃

臺中市政府為滿足住房的需求,並提升居住的生活質量,以全齡、混居與共好為目標,作為二期的建築規劃,除了因應基地的周遭環境關係,也思考一期與未來三期社會住宅群的整體性,因此規劃之初「之」字型建築配置策略圍塑出二個院埕,由沿街面退縮所留設的入口廣場,巧妙地回應都市涵構,既是與一期連結的共享空間,也是對城市開放的廣場。

建築一樓與二樓部分挑空,以穿廊串連起兩邊的廣場與庭院,作為社區的公共空間,可舉辦大型慶典活動與假日市集。二樓設置的空中廊道連結一期與未來三期的住宅群落,而一樓的遊廊成為居民們乘涼、休息與話家常的所在。

運用院埕與綠意
打造鄰里生活空間

建築團隊將院埕與綠意引入大樓的設計概念,創造鄰里共享的空中庭院,兼顧私人住宅空間與集居的群體生活。藉由錯層配置複層式庭院,增加住戶們互動與交流與親近自然的機會。由梯廳延伸而出的綠平台就是住戶們話家常、交流的空中庭院,屋頂農園與曬衣場也是鄰里間體驗田園之樂與交誼的一方天地。

漫步其間,有風、光與綠意為伴,也可以是跑步運動的登山步道。

打造空中綠色散步道

遠遠望去,建築外觀貫穿東向與南向七樓至十樓的帶狀綠色廊道,是結合複層式綠平台、開放空間與樓梯垂直動線打造而成的空中綠色散步道,希望重新演譯昔日的巷弄生活空間,提供住戶們一個不受限於氣候的變化可以隨時隨意散步、串門子的路徑。漫步其間,有風、光與綠意為伴,也可以是跑步運動的登山步道。

此外,建築立面利用不同色彩組構而成的棋盤式框架造型,除了具備遮陽的功用,看起來像是樹林的意象,也隱喻基地原來的荔枝園景象,與綠平台實虛相映襯。

建築立面利用不同色彩組構而成的棋盤式框架造型,除了具備遮陽的功用,看起來像是樹林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