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建國市場遷建計畫

臺中市公有建國市場成立於1972年,是全臺灣最大的零售市場,共有701個攤位。在921地震後,因建築結構受損而進行補強工程,故暫時將二樓與三樓的攤位安置於干城臨時市場;隨後因應臺中市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因此啟動建國市場遷建計畫,新址位於臺中市東區建成路與忠孝路口。

建國市場雖為公有市場,然而攤商有承租權,因而市場遷建如同都更案,建築團隊在設計過程舉辦多次公聽會協調各方意見。其中特別的一點是,暫遷至干城臨時市場的攤商發現攤位在一樓生意較好,因此要求也要擁有一樓攤位。

榮獲2018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 -產業建設特別獎

以屬性分區的規劃策略

整體規劃以讓所有攤位都配置於一樓為出發點,建築採東西向為長向的配置,以分區的策略將店舖與攤位劃分為水產、肉品、蔬菜、什貨、五金等五大區,結合五個主要出入口,讓人車都能連接到各區;每區再以巷弄細分配置攤位,總共涵納711個攤位,透過客梯與貨梯連結三樓、四樓與頂樓的停車空間,設備空間與維修通道則設置於二樓。

以屬性分區的規劃策略

模矩化攤位設計
挑高8米的市場空間

這座建築最關鍵的是一樓挑高8米的規劃,搭配二樓的帶狀開窗,營造明亮與通風的市場環境。另外,攤位是以模矩化的框架概念設計,預留水電管線、開關插座、收納空間以及招牌裝設。憑藉著模矩化設計滿足使用的需求,同時整合整體基調的一致性並涵容個別性。

憑藉著模矩化設計滿足使用的需求,同時整合整體基調的一致性並涵容個別性。

風華再現
融合歷史與現代

建築立面的(山牆、三開間、塔樓與騎樓)設計重新演繹臺中市舊城街屋的建築語彙,搭配金屬屋頂構架、立面的景觀綠化以及環形車道塔,融合了歷史與現代元素。此外,另一個特點是打造各向立面都為主要立面,並以牌樓造型營造每一個出入口意象,以迎接四面八方而來的民眾。

建築斜屋頂使用的鋼板與擴張網,為典雅的量體增添幾分的現代氣息,整體建築意象展現可親近感並延續臺中的歷史軌跡,切合業主方的期許,在此以嶄新而親和的姿態服務普羅大眾,再現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