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臺中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中榮)屬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之公立醫院,於1991年正式評定為「醫學中心暨甲類教學醫院」,且為中部地區唯一公立醫學中心,依據106年統計,病床使用率已達94%,且因等候手術及加護病房而滯留醫院之病人比例已位居全國醫學中心前五名;自105~107年急診檢傷分類一、二級比率占20.2%,急診手術人次平均每年1,423次且逐年提升;107年統計,每日門診平均人次約7,558人,病床使用率高達89.7%,顯見中榮在急重症醫療區塊,普獲民眾和醫療院所的信賴,但也可看出手術室與加護病房容量已明顯不足。

而臺灣目前已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醫護人員不足更凸顯醫療發展窘境,由中榮歷年手術人次及加護病房收治人次平均成長率3%,可預期未來重症醫療服務需求是逐年成長的趨勢,同時面對高資訊科技「智慧醫院4.0」的來臨,就醫民眾更能獨立掌握網路資訊與新科技服務,因此推動全方位智慧醫院的發展已是醫院趨勢,整合軟硬體設備,藉由數位化與雲端架構,優化臨床流程、管理系統與基礎設施,提升醫院整體的營運效率。

鑒於既有之第一醫療大樓於民國71年啟用之今,屋齡已36年,設施老舊、復因空間及樓層高度不足,硬體設施已難完全符合新制醫院評鑑基準對於病人隱私、病人安全、感染控制、無障礙及高齡友善環境等項目的評量規定。

綜上,由於本院手術室、加護病房空間不足,且病房設備老舊,已無法在既有之第一醫療大樓擴充改建,而本院為中部地區唯一之公立醫學中心,為持續精進醫療水準、維持全國醫療標竿地位加上符合新制醫院評鑑基準並滿足「急重症病房」,於南院戶外平面停車場興建第三醫療大樓,肩負住院、重症、醫療功能,既有第一醫療大樓扮演復健、精神、隔離角色,而第三醫療大樓則以病人為中心,擘畫「全人智慧,醫療典範」的願景。

第三醫療大樓則以病人為中心,擘畫「全人智慧,醫療典範」的願景。

建築概念說明

(一)符合新制醫院評鑑基準
第三醫療大樓興建應符合新制醫院評鑑基準,且智慧病房設計須強調友善照護環境,提供病患最佳照護品質。

(二)智慧醫院4.0
因應AI時代,引進智能醫療設備,透過網路或雲端系統進行鏈結,形成一套完整自動化系統,使行政管理流程與後勤人員管理更順暢,提升照護品質與減少醫療人力負擔,最終望提升醫院整體營運效率。

(三)設計概念
1.水波紋意象遮陽:
(1)別於一般醫療建築設計,南北向立面設置玻璃帷幕,期望在院區為一大亮點。
(2)本案基地緊鄰普濟溪;將潺潺流水作為造型元素,在南北向設置斜向病交錯的遮陽板,試圖轉化流水形成的律動感。

2.漸變樓板:
南向3樓及4樓空調機房外牆為未來機械吊裝口,吊裝平台深度漸變並搭配綠美化,形成地面層綠帶延伸並強調入口意象的自明性。

3.東西向病房單元斜向開口:
本案建築量體為東北-西南向,東西向病房單元外牆將水波紋概念延伸,斜向開口避開東西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