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桃園市(以下簡稱本市)桃園國際機場及周邊土地之航空城區段徵收開發案(以下簡稱航空城),將以桃園國際機場及機場捷運沿線車站為發展核心,佈設主要公共設施系統,發揮產業群聚競爭優勢與互補機能,促使機場周邊土地有效整合利用。

桃園航空城計畫之安置住宅為解決多數民眾搬遷不便、不願多次搬遷,並滿足就近安置之期待,配合計畫推動期程,將以「就近安置」及「先建後遷」二大主軸作為拆遷戶安置區位規劃與執行程序之最高指導原則。故於區段徵收計畫之公共設施全面施工前,應妥善進行安置街廓暨安置住宅之基地規劃。

安置住宅設置地點以各里轄內,鄰近既有道路、生活機能完善之區位,將就都市計畫規劃之安置街廓(第二種住宅區)、安置住宅用地(第五種住宅區)及周邊必要公共設施用地,讓各里居民可就近優先選配各里之安置街廓,自行興建透天房屋居住,以維持原有之鄰里結構,其安置住宅用地部分,則由政府興建安置住宅,供搬遷戶優先選購或租用

將以桃園國際機場及機場捷運沿線車站為發展核心,佈設主要公共設施系統,發揮產業群聚競爭優勢與互補機能,促使機場周邊土地有效整合利用。

計畫目標
Planning Objective

本案預計於桃園國際機場周邊土地之航空城區段徵收土地,土地使用分區為安置住宅用地 (第五種住宅區),埔心里(G17)基地興建面積合計約3.43公頃共583戶以上之安置住宅。期許透過安置住宅計畫完成,後續順利推動全區航空城計畫進行。

建築量體配置概念(埤塘的挖鑿定義虛實空間與公私領域)

基地環境規劃

基地位於埔心溪集水區,基地南方有一埤塘七星埤,為桃園大圳第4支線。根據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資料,以一日暴雨600mm之淹水情形,本基地應防範淹水狀況發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資料來源根據於經濟部水利署資料套疊,依網站公告2016-03-04更新,以降雨延時24小時350mm、500mm及650mm之淹水情形,本基地降雨延時24小時650mm時應防範淹水狀況發生。

第二級環境敏感區
桃園航空城計畫中與基地有關之第二級環境敏感區如下:
(1)民用航空法之禁止或限制建築地區或高度管制範圍
根據航空站飛行場助航設備四周止限制建築物及其他障礙物高度管理辦法規定,基地範圍位於水平面海拔限高77.5公尺的範
圍內。

(2)航空噪音防制區
桃園國際機場航空噪音防制區,係依據「機場周圍地區航空噪音防制辦法」所規定,應避免於航空噪音60分貝線以上地區新設學校、圖書館、醫療機構及住宅區等敏感受體。

內外空間組織概念(埤塘水道系統概念定義鄰里及景觀串聯) 雙向避難。梯廳採光,樓梯易行走。

設計概念
天降甘霖 雨落埤塘

埤塘概念
埤塘的主要功能是蓄水、灌溉、防洪、養殖…等,對桃園的社會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1.地名的命名:
桃園縣境內有許多地名係源自於埤塘,這些地名是桃園臺地居民空間認知的基礎。

2.史料的保存:
部分埤塘的命名,隱含了與埤塘開鑿的家族、組織或年代、埤塘的物產及事蹟等。

3.民間信仰活動的塑造:
由於埤塘的興建,桃園臺地的民間信仰活動,與水有關的祭祀也很普遍。

4.生活文化的塑造:
埤塘興建完成之後,除了有灌溉、養殖功能之外,也成為桃園臺地居民的另一個生活重心。

概念轉換
基於埤塘與桃園深遠的歷史及文化關聯, 我們以埤塘作為此案的核心概念。由埤塘衍生出的延伸概念:
挖鑿、串連、落雨、波紋我們應用在發展配置、量體、立面、場域、鋪面、景觀、地面及鄰里的串聯。

提供精粹案及兵力調整駐用與任務需求。

智慧及綠建築

近年智慧城市(Smart City)成為全球各大城市關注的議題,世界各國受到全球化與都市化的影響,陸續提出相關的政策和城市願景規劃。桃園市政府推出「i358(愛上我吧)新桃園智慧城市旗艦計畫」,充分運用資通訊科技,企圖把桃園打造為宜人居、便民、更有魅力的智慧城市。

i358旗艦計畫針對「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產業」3大面向,擬定「8大領域」之相關策略,善用資通訊科技,結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讓桃園在智慧城市的推動更上一層樓,期望達到「效率桃園」、「行動桃園」、「宜居桃園」、「樂活桃園」、「永續桃園」等「5大目標」。